如果認為“葡式蛋撻”就能代表澳門美食的話,那么很遺憾你可能要錯過世界美食地圖里很重要的一站了。澳門美食的豐富多樣遠超過大部分游客的想象。
澳門曾經是葡萄牙殖民地,在長達400多年的殖民統治下,粵式菜與葡國菜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碰撞和相互吸收,產生了澳式葡國菜,成為一種獨一無二的菜式。如非洲雞,果亞雞及辣大蝦等都是葡國從非洲、印度學會使用香料后烹調制成的;還有著名的葡國雞、燒牛尾、葡國臘腸、沙甸魚、青菜湯等也是著名的澳門葡式菜式,值得嘗試。
除了正餐外,澳門小吃也是讓人饞涎欲滴。除了酥軟香甜,讓人回味無窮的蛋撻外,還有深受游客歡迎的中式漢堡--豬扒包;充滿葡式風味的甜品,香滑爽口的木糠布甸,沁人心脾、消暑降溫的大菜糕,松脆可口的金錢餅等都是來到澳門不可錯過的美食。
在澳門,每一條街道上都能找到不同感覺的餐廳,它們都是澳門美食的不可缺少的財富。
澳門豬扒包就是中式炸豬排漢堡,雖然賣相一般,但大口吃肉的感覺一定讓人難忘。澳門豬扒包都會選用上等的豬扒作餡料,加上秘方烹調,特別是揉和了西紅柿不膩之口感及清甜的生菜作輔料,配合上美味的沙拉醬成為極具澳門風味的豬扒包。
豬扒包在大街小巷的茶餐廳、餐廳或者一些咖啡廳都能吃到。比較出名的有“Tea Plus(大圣豬扒包)”和“大利來記”,這兩家的豬扒包久負盛名,除此之外,“勝利茶餐廳”和“義順牛奶公司”的豬扒包也很值得嘗試。豬扒包的價格一般在30澳幣左右。
到澳門沒吃過葡式蛋撻等于沒到過澳門,葡式蛋撻已經成為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澳門葡式蛋撻的魅力在于香酥的撻皮和蛋奶味十足的內陷,酥軟兼備,一口要下去香甜可口。
在澳門有兩家蛋撻店是最著名的,一家叫做”安德魯蛋撻”,另一家叫做”瑪嘉烈蛋撻”。其實這兩家店名分別是一男一女的名字,據說他們曾經是夫妻。蛋撻的價格約8澳幣一個,性價比很高。
布甸其實就是常說的布丁,木糠是碎餅干屑,木糠布甸是繼葡式蛋撻后,另一種發源于葡萄牙卻在澳門名聲鵲起的甜品。木糠布甸的賣相較平實,帶點啡色米色,表面和內層均鋪了一層細細碎碎的木糠,混合奶油等材料逐層冷凍而成,口感酥松,甜而不膩。喜愛口感硬實一點的,只要把布甸放在常溫環境中約十分鐘即可;愛軟綿細滑的,則要提前半小時解凍,兩種吃法各具特色,來澳門一定不要錯過!
澳門的街頭很多甜品店都有這道美味,不過最出名的要數九如坊葡國餐廳和莫義記。
大菜糕是澳門老一輩最愛的甜品,臺灣稱菜燕或洋菜凍,入口冰涼爽滑,是夏天消暑甜品。大菜糕的口感與果凍類似,但更硬實一些,會輔以椰奶、巧克力和果汁等來調味,口感更豐富。
澳門大菜糕以氹仔的“莫義記”店鋪最出名,該店最有名的甜品是榴蓮大菜糕和芒果大菜糕,那種入口冰涼爽滑的感覺是夏日來到澳門的最佳體驗之一。
金錢餅其貌不揚,但它的香味讓人無法抗拒。它最主要的成份是蛋、面粉、牛油和糖。金錢餅又有分“加蛋”和“減蛋”兩種?!皽p蛋”餅的制法是用多些面粉、少些蛋黃、完全不放蛋白,要花費更多的搓揉功夫和成本,但按這比例制成的金錢餅每一塊都會特別金黃、松脆無比。
在澳門售賣金錢餅的店鋪眾多,唯一一家能夠脫穎而出的就只有這備受推介的“潘榮記”,是特區政府旅游局網站所強力推介的澳門必試小吃之一,連郵政局推出《澳門昔日風情》系列郵票中亦有“潘榮叔在造金錢餅”的畫像。
竹升打面,就是打面師傅坐在粗粗的竹杖上,反反覆覆地打壓2小時,打出面團的韌度來,所以面條細柔韌度高,配上湯汁十分入味。傳統的吃法是煮成干面,撒上蝦卵(蝦子)和辛香料,配上一碗又濃又咸的蝦湯。蝦湯可單喝,也可拌入面里。
位于澳門半島議事亭前地的“黃枝記粥面”,是一家50年老店,老板竹升打面的技術,曾在葡國總統面前表演;另一家皇冠小館,也是標榜“自制古方竹升打面”,雖離鬧區有點距離,但因為是家小店,一切由老板自己監管,品質可靠。
澳門的水蟹粥絕對是值得起推敲的經典美食。由于澳門優越的地理位置,這里的水蟹肉質鮮美,少腥味。當地人用這樣的海鮮小火熬粥,一方面能使粥口感軟綿,另一方面把水蟹的鮮美味道完全發揮出來,蟹黃化在粥里,把粥都煮成了金黃色,色香味俱全。
澳門嘗試水蟹粥不可以錯過皇冠小館,是明星們和美食達人都爭相到訪的地方。
馬介休來自葡語Bacalhau,主要指鱈魚經鹽腌制但并不風干保存而成,是很多澳式葡國菜美食的主要材料。馬介休與葡萄牙的文化也緊密相關,相傳在大航海時代,遠征的葡萄牙海員在海上航行時打撈了不少鱈魚,并用鹽把沒吃完的鱈魚腌制起來。沒想到腌好的鱈魚不但易于保存,而且還比其他品種的咸魚味道更好。
后來,葡萄牙把這種美食帶到澳門,經過本土烹飪方式演化出各種馬介休的做法,炸煎炒樣樣都行。其中炸馬介休球是最能展現出馬介休肉香的做法,并且是葡萄牙七大美食之一。主要材料是馬鈴薯蓉與馬介休蓉,新鮮出爐的馬介休球外脆內軟,十分可口。
澳門的葡國餐廳都有供應馬介休,比較知名的是木偶葡國餐廳和小飛象葡國餐廳。
葡國雞是葡國人從非洲及印度食品中學到的將整雞、馬鈴薯、洋蔥、雞蛋、和翻紅花,配以咖喱鹽制而成的美食,是一道典型的“混血菜”,其特點為香味濃郁、雞肉鮮嫩可口、咖哩只有香味并沒有多少辣味,那種鮮美的滋味讓人回味無窮。最佳的吃法是混著澳門著名的豬仔包來吃,又或者拌飯吃。
葡國雞對澳門來說,是一道很普通的菜,很多餐廳都能吃到;其中金帆船葡式餐廳、澳門公雞葡國餐廳和新口岸葡國餐廳的葡國雞都非常好吃。
在港澳,美食家的推薦基本算是美食界的權威。在中華美食界,蔡瀾占有重要地位,很多香港、澳門、馬來西亞等地的餐廳因為被他推薦后名聲大噪。他對港澳的美食有著獨一無二的見解,在香港TVB有自己的美食旅游節目《蔡瀾亞洲一樂也》,很多游客愿意追隨他的腳步品嘗美食。
除他之外,阿蘇也是當下最受歡迎的食評家。她的《蘇GOOD》已經是香港最受歡迎的美食節目。人們都說看了阿蘇的節目,你會涌起下廚的沖動。她對美食的獨到品味和看法,深深影響了很多熱愛美食的人。她推薦的澳門餐廳不俗套,有特色,絕對是資深食客們的必修課。
且不論味道是否合口,到澳門來品嘗葡國菜絕對是游客不得不體驗之事,因為這種融合了中西方特色的澳式葡國菜只能在澳門品嘗到。澳門的葡國餐廳眾多,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游客可以根據用餐環境和特色選擇自己喜歡的餐廳嘗試。
澳門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幾百年的風風雨雨讓這座城市煥發出更耀眼的魅力。澳門美食的歷史源遠流長,很多老店都隨著這座城市經歷過起起伏伏。大街小巷那些不起眼的小門臉,說不定就是一家百年歷史的老店。這些老店的口味正宗,經過歲月的篩選,剩下的都是精華。比如有著150年歷史的義順、有80年歷史的坤記餐室和花了40年時間去研究一碗糖水的杏香園,都是充滿愛與美食的傳奇老店。
米其林指南對美食的影響,恐怕沒有人能忽視。多少食客捧著一本米其林,靠美食串起了他們的旅程。2014年,米其林繼續推出了香港澳門系列,澳門曾經的天巢法國餐廳和新葡京酒店中的8餐廳,成為澳門唯二的米其林三星餐廳,此外,還有兩家米其林二星餐廳和七家米其林一星餐廳??旄囂ト说哪_步,享受澳門至尊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