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01ek1"></menu>

  1. <span id="01ek1"></span>

  2. 頭圖加載中...

    loading

    東山島 | 在那南方的海邊,是我久違的故鄉

    • 出發時間/2023-02-22
    • 出行天數/7 天
    • 人物/其它
    • 人均費用/3000RMB

    2023年2月,我回到了闊別八年的祖籍地—— 福建 東山島。也許是因為年歲增長,看一切的視角發生了變化,加上東山島近年的發展,變得更加熱鬧而靚麗,我竟像是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故鄉,而這一次,她給我的感動久留于心,難以忘懷。

    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溫暖與親切,找到了深藏于血液的歸屬,也欣喜地發現,一切關于海濱小城的美好想象,都化作了現實。

    于是,預期的日程被不斷延長,我想好好看看這美麗的故鄉,在她的懷抱中多逗留一會兒,就像眷戀母親的嬰兒般,不愿離去。

    預告片

    南門灣

    南嶼 燈塔

    銅陵 老街

    關帝廟

    金鑾灣

    巖雅戀人

    巖雅村

    蘇峰山

    沉船灣

    澳角村

    梧龍村

    景點位置

    銅山古城 | 故鄉的味道

    云霄高鐵站外,夜色中,我見到了海涵,他是我堂侄,小我八歲,早在我高中時代來東山時,還是一個小孩子的他,就整天跟著我玩。

    如今那個小男孩,早已成為一個帥氣的男子漢,眉宇間,頗有幾分發哥的氣度。

    海涵開車帶我向故鄉駛去,寬闊的馬路上車輛不多,沒有 大城 市那樣的擁擠和喧囂,路邊是黑沉沉的樹林,應該都是些熱帶植物,天地都是廣闊的,還沒有見到海,似乎就已感到了海的氣息。

    時而出現一些嶄新的高樓,并沒有消解這種感覺,在寬廣的大地上,增加了伸向天空的維度,仿佛使天地顯得愈加開闊。

    當高層建筑的密度不大時,確實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一旦它們的密度超過某種界限,空間就坍縮成了一口井。

    銅陵 城似乎并沒有什么變化,沿著寂靜的小巷向老宅走去,巷子的一邊是古老的城墻,榕樹在其上生長著。這里被當地人形象地稱作“城腳”。

    以前來東山,就常住在這里,對這屋前的石墻、狹窄的小巷,還有墻上伸展出的榕樹記憶深刻。

    走進熟悉的屋子,與親人們相逢,又過了八年,大家的外表都有了些變化,雖然氣氛是悲傷而有些壓抑的,但我又感到被一種溫暖環抱,沒有一點陌生。

    我隱隱地感覺,這一次的故鄉之行,會與以往不同。

    這次來,首要的事情就是送別大伯,連續兩天的儀式,都是我從未經歷過的,寄托著對故人的哀思、對鬼神的敬重。對我來說,就像經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在死亡的襯托下,愈發感覺到生命的可貴。

    在那種特殊的情緒氛圍里,所見的一切,仿佛都有了一種新的意蘊。奇怪的是,這新的意蘊,并不是消極的,反而宛若一種光環,讓這次的整個回鄉之旅,都變得溫暖美好。

    閩南地區,依舊保留著許多傳統風俗,如今看來是彌足珍貴的。這是一種文化特有的魅力所在,也是一種代代傳承的精神財富。

    老宅就在這條窄窄的小巷里,順著小巷一直走,就是大海。

    海雖然看不見,只在樓頂之間,偶爾能瞥見一片藍色,但海的氣息無處不在,在略帶咸腥味的空氣里,在隱約可見的浪濤聲中,更多的,在你的心里。只是意識到它在不遠之處,就讓這里的一切與眾不同。

    若干年后重逢,當我越來越著迷于古建筑所特有的時間感和故事感后,仿佛發現了一個新的故鄉。

    我驚喜地發現,這座古城幾乎完全由老房屋組成,早至明清,晚至上世紀末,大多保持著原貌。其中的生活,也仿佛沒有太多改變。

    對我來說,這就像走進了一片巨大的寶藏。關于南國海濱小城的美好想象,全都照進了現實。

    古城墻上長出的榕樹,歷經數百年,枝繁葉茂,一代代人從它下面走過。

    盤根錯節的榕樹根,鉆入每一條石縫,讓人驚嘆生命力的奇跡。

    熱帶的生命力,總是更活躍旺盛,也許是拜充沛的陽光和熱量所賜,這種勃發的生命力,仿佛彌漫在這里的空氣中,被萬物吸收著。

    一座老房外,榕樹與墻壁已融為了一體。

    閩南、 廣東 的房屋,時常帶有一些西洋元素,大概是當年下南洋的華僑們帶回來的風尚,它們與傳統中式樣式結合,形成了這里特有的建筑風格,別有一番風味。

    本篇游記共含16068個文字,271張圖片。幫助了游客。 舉報
    相關目的地:東山縣(東山半島)
    返回頂部
    意見反饋
    頁面底部
    老司机AV免费福利网站_老司机ae免费福利入口_老司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