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呼倫貝爾 怎么能不吃燒烤呢?別的地方也有燒烤,為什么這邊必吃?
因為這邊的燒烤食材好,尤其是牛羊肉,都是原生態自然放養,肉質可想而知,有肉就要有酒,所以我們點了肉筋、羊肉串、牛肉串、菜卷、雞肉串、大筋、BT雞翅、冷面, 海拉爾 啤酒。
肉筋和大筋我也是第一次吃,如果沒記錯,肉筋要在有些許勁道下更軟一點,大筋比較有勁道,非常值得一吃,推薦了來到了呼倫貝爾,你會萬千感嘆這廣闊壯麗的草原,卻更會留戀于這里可口誘人的特色美食。其中蒙古美食作為最具地方特色的餐飲,是北方餐飲的濃縮之一,吸納了地域特點、氣候特點、文化特點。蒙古飲食不僅造就了蒙古族人民強悍剛健的體魄,而且是其粗獷豪放的民族性格的體現。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所產的羊,肉質鮮美,中外馳名,所以到呼倫貝爾自然不可不嘗試一下接下來我要為您介紹的佳肴。
烤全羊:
“烤全羊”是內蒙古一種傳統而具有獨特風味的宴客佳肴。由于“烤全羊”的加工方法特殊和講究,以前只供蒙古王爺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如今這一傳統美食一般人都有機會品嘗了。
制作方法:
烤羊要選擇膘肥體壯的四齒三歲綿羊作原料,屠宰時必須采用攥心法:從羊的胸部開刀,把手伸入羊腔,攥捏其心臟致死,用這種方法殺死的羊不會大量出血,其肉質格外可口。羊宰殺后不用剝皮,先把前腿掛起開膛,取掉五臟和下水,洗凈胸腔、腹腔,然后用開水燙去羊毛,以堿水洗凈全身羊皮。在羊的胸腔內放入各種佐料,四肢向上,羊背朝下,用鐵鏈反吊起來,放入爐內烘烤??緺t是特制專用的,以磚砌成,形成穹廬,先用一種叫梭梭的柴禾,將爐內燒紅,撤去燃料,將全羊從烤爐的天窗口吊入,并關閉天窗和爐門,借用爐內高溫,將羊肉炯至半熟,再打開爐門,由廚師用長柄勺,舀上梭梭柴的火塊,對著羊身進行烤炙,直到羊全身烤成焦黃色為止。用這種慢火烤炙,能使羊腹中的佐料味逐漸滲透于羊肉之內,同時能使羊肉熟透。 烤好后,先出爐倒掉腹腔內的羊湯和佐料,將全羊以跪臥姿勢擺入直徑約1米的大盤內,上桌后,由專人在客人面前將羊剖卸成小塊,視來賓身份依次奉遞??狙蚯恢械钩龅难驕?,再加水調配,用小碗—一端給客人。這也是吃烤羊肉時必不可少的一種極佳飲料。這種烤羊肉,吃起來酥脆香嫩,肥而不膩,根本不同于別種方法做成的羊肉味道。品嘗過這種烤全羊,齒頰久久留香,終身難忘。
開羊儀式:
在烤全羊上席時,首先由專門的司儀高吟全羊贊詞,介紹烤全羊的來歷;接下來從客人中選出男女各一位作為王爺和王妃代表客人接受主人獻哈達和敬酒;
烤全羊宴有一套完整而充滿蒙古民族風情的儀式,它不僅是食品的大餐更是蒙古民俗文化的大餐。在烤全羊上席時,香飄大廳,掌聲四起,這時會有專門的司儀用蒙語和漢語兩種語言高吟全羊贊詞,并介紹烤全羊的來歷:烤全羊是元朝時期蒙古大國宮廷內的一道名菜,享用烤全羊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用烤全羊接待客人不但體現了主人對客人的尊崇,更用剪彩的儀式表達了主人的真誠。
接下來有請客人中最德高望重的一位做為“王爺”,代表各位賓客受到主人的禮敬,我們的吉祥大師給大家朗聲宣唱頌詞,其內容翻譯成漢語就是祝??腿思槿缫?,祥和美滿。
“王爺”接過蒙古刀,在羊的身上劃個“十”字,從羊身上割下一塊肉,再接受蒙族姑娘的銀碗敬酒,用無名指蘸酒彈酹,舉杯祝辭,然后一飲而盡。蒙古族歌手給大家獻歌;最后在由師傅把肉切分請大家品嘗,儀式結束。
手把肉:
其實最正統的手把肉在內蒙的吃法煮的時候是不加調料的。只是沾調料吃,而且調料也比較簡單。就是開水滾開 直接把帶骨頭的羊肉下在鍋里,之后粘 麻醬 腌制的韭菜花 腐乳汁就可以了。這種吃法羊肉的香味比較純正,比較香。也 可能是當地原來的調料比較少。但是如果不吃純蒙古的羊肉,可能會有一些膻。所以煮的時候可以少放一些鹽,姜片,和花椒大料就可以,最近幾次去呼倫貝爾他們都是這么做的。稍微有一點的五香的味道,而且不是很膩。調料里現在有好多也放香菜末和蔥末,有的時候還 可以加一些醋可以促進消化。還有就是羊肉不要煮的時間太長,太長口感不好而且比較硬。當地總吃的居民或者牧民用刀割下的時候還有血筋兒,我覺得可能是8分熟。那樣吃的確口感特別好,但是不總吃的盡量不要這么吃。容易拉肚。最好配高度酒和蒜瓣。
算羊肉:
傳說:
相傳,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日,人困馬乏饑腸轆轆,他猛然想起家鄉的菜肴——清燉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伙夫宰羊割肉時,探子飛奔進帳報告敵軍逼近。饑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羊肉!羊肉!”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中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加些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選了綿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佐料,將帥們吃后贊不絕口。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焙霰亓倚Υ穑骸拔铱淳徒小萄蛉狻?!”從此“涮羊肉”就成了宮廷佳肴。
石頭烤肉:
石頭烤肉是蒙古族另一種傳統的烤肉方式,石頭烤肉的做法是:先要找一些河床里的鵝卵石,把石頭洗干凈、烤熱。選擇河床里的是鵝卵石是因為它因為經過多年的河水的沖洗,非常的結實,因此在高溫火燒下不會碎裂。將石頭烤熱后,再放到火里把石頭燒紅,燒紅以后把石頭和羊肉一層一層地放到鐵桶里擺放,桶里放少些水,然后放辣椒,洋蔥,蒜和鹽等調料。
而石頭烤肉的石頭,按照蒙古人的說法,如果你有什么內在的疾病,用這個石頭交替熱敷雙手,就可以治療很多身體上的疾病。
烤羊腿:
烤羊腿是呼倫貝爾招待賓客的一道佳肴名菜,是從烤全羊演變而來。相傳,生活在中國北方廣闊大地上的狩獵和游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的獵物和整羊進食。人們逐漸發現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經常割下后腿烘烤。如今,在羊腿烘烤過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種配料和調味品,使其形、色、味、鮮集一體,色美、肉香、外焦、內嫩、干酥不膩,上桌后香氣撲鼻,肉鮮味美。
扎馬宴:
詐馬宴是蒙古族特有的慶典宴饗整牛席或整羊席。詐馬,蒙語是指退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畜宰殺后,用熱水退毛,去掉內臟,烤制或煮制上席??救Tp馬宴,首先要備好烤爐。在地上挖一個一米多寬、二米長、一點五米深的長方形坑,挖出五個煙筒槽,用磚從內壁砌好,下面用磚倒立一層,以便通風和儲灰,前方砌好爐膛,壓上爐條,留好加煤口。
備好烤爐,便以蒙族傳統方式宰牛。選一頭膘肥體壯的四歲牛,用刀從腦門上扎進去,牛即刻倒地而死。接著,切開胸膛,去掉內臟,清洗干凈,把鹽和五香調料放置腹腔內,將開膛處縫好。把牛拴在一個專用鐵架的兩根鐵管子上,再抬起鐵管將牛放進烤爐,鐵管架在烤爐的磚壁上,牛背朝下,四肢沖上,懸吊在烤爐中,四周不能與爐壁接觸。然后將爐頂用一塊鐵板蓋住,除煙筒外,用泥將縫隙封嚴,將爐膛用煤點燃,進行烤制。熊熊火苗離牛背約一尺左右,視火勢情況加煤。經過六個小時的悶烤,整牛即被烤熟。
蒙古族餡餅:
蒙古族餡餅是一種風味面食,據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最早是以當地特產的蕎麥面制皮,牛羊豬肉為餡,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明末清初,餡餅面食從民間傳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經常食用的佳品。
呼倫貝爾布里亞特包子:
布里亞特人是蒙古族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個支系,他們于20世紀初才從貝加爾湖一帶遷到呼倫貝爾定居,他們從語言,服飾,飲食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布里亞特包子是布列亞特人在吸收漢族食品制作方法后,加入自己民族飲食特點而發明的別具風味的一款民族風味美食。包子外型與北方漢族包子并無多大差別,其最大特點在于包子餡的制作。布列亞特包子就地取材,以當地特產優質羊肉為原料,不加其他任何調料,也不放蔬菜、大蔥等任何輔料,但吃起來鮮香可口,不膻不膩。
蒙古餡餅:
呼倫貝爾蒙古餡餅,是呼倫貝爾的名優小吃,多年來,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睞。它是根據人們的口味和食用特點制作發明的。牛羊肉餡餅,一直作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主食,備受廣大食用者的贊揚,無論是在酒店餐桌上,還是在老百姓日常的生活中,均是人們喜食的主食。
牛羊肉餡餅,主要是以精選的牛肉或羊肉加工成肉末兒,制作工藝獨特,選料精良,皮子精而薄、肉餡肥瘦適中,另外拌上新鮮大蔥,加上八角、作料、香油等10余種調味品,用平底鍋爐烤制而成,它味鮮、肉嫩,是人們生活用餐或旅途食用的方便食品。
呼倫貝爾燜羊肉:
呼倫貝爾燜全羊又稱“包山羊”,是一種特別的風味佳肴。一般選用二歲左右羯山羊,以抹脖放血法宰殺后不剝皮,開膛取出內臟和血,用一根細木棍將開口串聯縫好。而后將羊身上的長毛剪掉,用火將羊全身的短毛燎掉,再用溫水將羊洗刮干凈。用刀重新將開口劃開一面不傷及外表取出羊身上的全骨,保持外表完整。膛內填滿洗凈燒紅的大塊河流石,同時放入蔥花、鹽等調料,重新縫好開口,并堵塞肛門和脖腔口,放在燒熱的平面大片石頭或火爐上翻烤。待里外烤熟后開膛取出河流石,配一些韭菜花等調料即可食用。燜全羊是在野營地里誕生的風味美食,您看它的做法,就能感受到它的“野味”
奶豆腐:
奶豆腐,又叫奶干,蒙古語稱"胡乳達",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見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馬奶等經凝固、發酵而成的食物。形狀類似普通豆腐,但不是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濃郁,牧民很愛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遠門當干糧,既解渴又充饑。還可以做成拔絲奶豆腐,其軟韌牽絲為斷,是宴席上的一道風味名菜。
奶皮子:
奶皮子,蒙語稱"查干伊德","烏如木"、"烏日莫"。漢語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是把馬、羊、牛和駱駝鮮乳倒入鍋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結一層臘脂肪,用筷子挑起掛通風處晾干即為奶皮子。屬鮮奶中的精華奶皮,蒙古語稱"烏如木",是奶食品系列中的佳品,營養價值頗高。
蒙古酸奶:
酸奶,蒙古語稱“塔日嘎”,即酸牛奶、酸羊奶,“酸奶”是它的簡稱,是蒙古族等北方民族民間傳統飲料。
酸奶有兩種:一種是熟酵酸奶,一種是生酵酸奶。
熟酵酸奶,把鮮牛奶或鮮羊奶放人鍋中,加熱到一定程度,但不必煮沸。待自然冷卻后,把上面凝結成的一層奶皮子取出(奶皮于是營養更高些的奶食品)把余奶放入其他容器中,使其發酵變酸即成。
生酵酸奶,是靠鮮奶自然發酵。是把鮮奶盛于容器中,溫度在攝氏18度以上,即發酵成豆腐腦狀的酸奶。奶上浮凝一層“烏日沫”,這是奶中的脂肪,多取熬制黃油?!盀跞漳毕?,就是白嫩嫩、軟顫顫的酸奶了。它微酸帶甜,清涼可口,可單獨食用,也可泡飯。夏天吃了這種酸奶子,感到有一種涼氣從心底向外散發,不渴也不餓,營養還豐富。
蒙古炒米:
蒙古炒米是用糜子經過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對上酸奶和白糖等攪拌,解餓又解渴,清香爽口,蒙古炒米是別具風味的傳統食品。蒙古族有“暖穿皮子,飽吃糜子”之說。
內蒙古奶酪:
奶酪,俗稱“酪蛋子”。將分離出酥油的酸奶,經微火煮熬后裝入布袋,擠出酸水,成碎塊狀晾干即為奶酪,質硬而酸甜,是蒙古族民眾喜愛的奶食品之一。大多都在行囊中放幾塊奶酪,以防不測,備以充饑解渴。
蒙古鍋茶:
鍋茶是蒙古民族傳統的熱飲,由磚茶水加鮮奶熬制成。喝時通常要加少許鹽,還可以加黃油,泡炒米和奶制品食用,可終日飲用。奶茶有暖胃、解渴、充饑、助消化的功能,既可代湯下飯,又可待客。
蒙古奶茶:
蒙古奶茶,是蒙古族牧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奶茶所用的茶葉是青磚茶。因為磚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單寧、蛋白質、酸、芳香油等人體必須的營養成分。奶茶有濃郁的奶香味,可口綿甜,增加食欲。酥油茶是在已經配制好的奶茶里,再適量放入酥油、紅糖即成。
在牧區有一句俗話說:“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 蒙古民族特別喜歡喝青磚茶和花磚茶,視磚茶為飲食之上品,一日三餐均不能沒有茶。若要有客人至家中,熱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斟上香噴噴的奶茶,表示對客人的真誠歡迎??腿斯馀R家中而不斟茶,視此事為草原上最不禮之行為,并且將這事迅速傳遍每家每戶,從此不斟茶之戶的名聲衰落,各路客人繞道而行,不屑一顧。
馬奶酒:
馬奶酒蒙語稱作“乞戈”或“艾日戈”,是用馬奶釀制的一種酒精含量頗小的飲料。制法是將鮮馬奶裝入生皮囊中,掛在向陽處,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攪拌數次,使馬奶逐漸發酵變酸。當馬奶變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時,即成為馬奶酒。
野生藍莓:
果實呈藍色,并披一層白色果粉,果肉細膩,果味酸甜,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生長于我國大興安嶺以北原始森林之中的藍莓被稱為"嘟柿",藍莓能抵御零下 50 ℃的嚴寒,根部常年生長在凍土中。野生藍莓營養價值極高,是罕見的珍稀野果。正是由于藍莓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高鋅、高鈣、高鐵、高銅、高維生素的營養保健果品。它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保健作用,還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機體免疫等功能。
野生柳蒿芽:
柳蒿芽植物學名為“柳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蒿屬,達斡爾語稱之為“昆米勒”。它一叢叢、一片片地生長在河邊,多伴生在柳樹叢里,可長到2米多高。葉片像柳樹葉一樣細長,葉子的邊緣呈鋸齒樣,主枝干頂端有一束葉向周圍伸展,猶如盛開的菊花。整個枝葉遠看像艾蒿,但同艾蒿比,表皮沒有絨毛且不發白,而是像柳樹葉那樣光滑、翠綠、明潔,因而被稱為“柳蒿”。因為人們是采集它的嫩芽,即上部的枝葉和頂部的一束葉食用,所以又稱其為“柳蒿芽”。
柳蒿芽有清熱解暑、消炎解毒、健脾開胃、通便利尿、強身健體、美容保健等多種藥用功效。
草原白蘑:
呼倫貝爾大草原土壤松散,富含有機質,沒有受到污染,夏秋季節氣候溫涼濕潤,光照時間長,為白蘑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呼倫貝爾草原白蘑,是食用真菌中的上品。白蘑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每100克蘑菇含蛋白質***克,還含有脂肪、鈣、鐵、磷、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和多種維生素、有機酸。食用白蘑可強壯身體、延年益壽,也是孕婦滋補的好食品。
呼倫貝爾黃花菜:
黃花菜俗稱” 金針菜”,學名萱草,古名忘憂,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 黃花菜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卜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后或產后的調補品。 黃花菜常與黑木耳等齋菜配搭同烹,也可與蛋、雞、肉等做湯吃或炒食,營養豐富。
大興安嶺野生黑木耳:
黑木耳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國傳統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的別名很多,因生長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雞肉鮮美,故亦名樹雞、木機(古南楚人謂雞為機):重瓣的木耳在樹上互相鑲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云耳之稱。人們經常食用的木耳,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腹面平滑、色黑、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稱毛木耳(通稱野木耳);另一種是兩面光滑、黑褐色、半透明的,稱為光木耳。毛木耳朵較大,但質地粗韌,不易嚼碎,味不佳,價格低廉。光木耳質軟味鮮,滑而帶爽,營養豐富,是人工大量栽培的一種,本書所稱黑木耳即指光木耳。
黑木耳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一定抗腫瘤作用,由于黑木耳所含各種營養完善而豐富,被譽為"素中之葷"。黑木耳不僅是烹調原料,而且還具有藥用價值。長其食用,能消除腸胃中的雜物,具有潤肺和清滌作用。有補血活血、鎮靜止痛功效,能治痔瘡出血、崩漏、產后虛等癥。